海洋三所呼吁全球共同保护海洋生态廊道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杜建国 发布时间:2024-02-26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通讯文章,强调我国正在施行的海洋生态廊道保护系列举措,并呼吁通过全球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廊道。

海洋生态廊道是指连通不同海洋生态系统或生境,并且维持海洋物种洄游、迁徙或扩散过程的生态空间。良好的海洋生态廊道建设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升海洋生态质量。

2022年,我国主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维持、增强或恢复生态连通性被列为重要目标之一,保护海洋生态廊道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举措。

我国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海洋生态廊道保护的主流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2020年发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维护海岸带重要生态廊道作为重要内容;2024年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将维护和修复重要海洋生态廊道正式写入立法。目前,自然资源部正在制定一系列技术指南,以识别海洋鱼类、造礁珊瑚、沿海迁徙水鸟、海洋哺乳类和海洋爬行类动物的生态廊道。

然而,由于海洋物种迁徙跨越了漫长的距离,单一国家的努力尚不足以实现对海洋生态廊道的完全保护,跨国界的全球合作至关重要。因此,今年2月12日~17日召开的《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自然无国界”作为口号。海洋三所呼吁各国建立有效的合作框架、研发国际通用的技术指南,以共同保护海洋生态廊道。

近年来,海洋三所牵头负责“海洋生态廊道识别技术指南”系列海洋行业标准编制。该系列标准按“1﹢5”体系设计,由1项总则和造礁珊瑚、海洋鱼类、沿海迁徙水鸟、海洋哺乳类、海洋爬行类5项分类群指南组成。其中:有1项已进入报批阶段,3项通过立项。该系列标准的编制可为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为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提供中国智慧。(杜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