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滨海论坛“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管理实践”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作者:文/陶以军 崔猛 图/崔猛 发布时间:2023-10-07

9月25-27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主办,以“绿色低碳发展,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江苏盐城召开。会议设有主题论坛、专题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共有来自国内外有关政府、驻华使馆、国际组织、科研教育机构和企业界代表一千余人参加。

会议期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的指导下,联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成功举办了“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管理实践”专题研讨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自然保护地负责人詹姆斯·哈德卡斯尔(James Hardcastle)、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出席会议并致辞。

专题研讨会现场

卢丽华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在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效。她表示中国正在不断深化滨海湿地相关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为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确保滨海湿地得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致辞

詹姆斯·哈德卡斯尔在致辞中分享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滨海生态领域的工作和经验,包括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影响评估等,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滨海湿地保护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他指出,滨海湿地生态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知识,采取有效的行动,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自然保护地负责人詹姆斯·哈德卡斯尔致辞

石绥祥对所有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国政府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优化滨海湿地产业布局和结构,科学实施了一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稳步提高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作为自然资源部的技术支撑单位,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海洋生态分类分区、海洋修复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他表示,中心愿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深化交流与合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致辞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6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管理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享和交流。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剑桥大学威廉·詹姆斯·萨瑟兰(William James Sutherland)教授介绍了利用基础科学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的方法,为实现科学研究走向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项目-战略与规划主任王月女士详细阐述了牡蛎礁的生态功能、讲解了中国常见牡蛎礁种类和分布、保护修复政策和实践工作,以及保护修复对策建议。韩国庆北大学海岸农业研究所所长金敬旻(Kyung-Min Kim)教授介绍了与盐城市合作交流的情况,并分享了海岸带农业发展实践的研究。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生态研究室路文海研究员介绍了中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过程、调整评估的技术路线以及未来工作的思考,对于开展全球滨海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办公室高级项目官员拉斐尔·格莱梅特(Raphael Glemet)先生介绍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推动NbS框架和概念的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生动展示了全球标准的应用和评估方法,并提出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国际鹤类基金会副总裁斯派克·米林顿(Spike Millington)先生从候鸟迁飞、湿地碳汇、入侵物种防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了开展滨海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中国在这一领域采取的积极措施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专家报告环节现场

本次研讨会旨在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将充分发挥在海洋生态领域的国际合作经验,搭建更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以科学和创新为基础,强化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的合作研究,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探索服务全球滨海湿地保护的有力工具,为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文/陶以军 崔猛 图/崔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