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18

3.1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2008年,全省实施监测的重点海水增养殖区增加到10个,较上年增加1个。水质监测指标包括粪大肠菌群、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Mn)、盐度、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浮游植物密度及优势种;沉积物监测指标包括总汞、镉、铅、砷、硫化物、有机质、粪大肠菌群、总氮、总磷;养殖生物质量监测指标包括石油烃、总汞、镉、铅、砷、铜、滴滴涕(DDT)、多氯联苯、粪大肠菌群、异养细菌总数、腹泻性贝毒(DSP)、麻痹性贝毒(PSP)等。

2008年浙江省重点海水增养殖区养殖概况和环境质量


W020110729395016678730.jpg

水质状况 采用环境综合风险指数法*对养殖水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省10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均为适宜养殖或较适宜养殖。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仍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养殖区局部区域化学需氧量和粪大肠菌群超标、溶解氧含量偏低和pH值偏高。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风险是影响全省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增养殖区同时受到赤潮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威胁。

W020110729395016717349.jpg

2008年全省重点海水增养殖区养殖环境质量评价分布图

沉积物质量 养殖区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岱山、嵊泗、嵊山和洞头养殖区沉积物质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其它养殖区沉积物中的铜、粪大肠菌群、汞和滴滴涕超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率分别为51%、10%、6%和4%。

---------------------------

*环境综合风险指数是依据pH指数、溶解氧指数、营养状态指数、赤潮风险指数和病害发生指数对养殖环境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其赋值越高,养殖风险越大。环境综合风险指数小于13,表明环境状况优良,适宜养殖;环境综合风险指数介于13和28之间,表明环境状况较好,较适宜养殖;环境综合风险指数大于28,表明环境状况较差,养殖风险较大。

养殖生物质量 养殖生物质量总体一般,养殖生物体内铅、镉、砷、滴滴涕、粪大肠菌群和汞的残留量超标(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率分别为47%、37%、37%、26%、16%和5%,个别养殖区养殖生物体内滴滴涕残留量和粪大肠菌群数超第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赤潮发生状况 10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及其毗邻海域共发生赤潮11次,累计面积约1858平方千米。发生赤潮的养殖区达6个,其中嵊山养殖区及其毗邻海域发生赤潮3次,象山港、洞头和大渔湾养殖区各发生赤潮2次,岱山和温岭养殖区各发生赤潮1次,养殖区赤潮较往年明显增多。赤潮生物为无毒性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叉角藻(Ceratium furca)、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有害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病害发生状况 岱山增养殖区养殖生物在养殖期间发生冻伤及对虾病毒白斑病和纤毛虫病等病害。


W02011072939501691288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