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海洋浮游动物对碳和痕量金属的摄食、消化和吸收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1-28


154


珠江口海洋浮游动物对碳和痕量金属的摄食、消化和吸收

号:200640290
研究起止2002年01月—
年限:2006年03月
计划来源:国家计划
推荐部门:中国科学院
联系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
海洋研究所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
164号
邮编:510301
联 系 人:李丽璇
电话:020-89023122

对珠江口海域浮游生物摄营养传递与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运用同位素33P示踪法,对浮游藻类吸收利用磷的行为进行了跟踪分析表明,不同藻类的N/P值变化较大,从扁藻和杜氏藻的7到隐藻的30;藻类吸收PO4-P时,约有36%吸附在细胞表面,细胞磷含量约为64%。随培养液中磷添加量的降低,藻细胞的个体和干重逐渐增大,细胞的碳与氮含量呈递减的趋势。无磷供应时,藻细胞重量有所减小;磷饱和供应,细胞磷含量明显高于磷缺乏时。浮游藻类可通过碱性磷酸酶作用直接利用环境再生磷;正常培养状态下其吸收磷在2hrs内基本完成,而在磷饥饿状态下则表现为缓慢、持续地吸收。
(2)运用33P探讨了华南沿岸水域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类红纺锤水蚤(A. erythraea)对磷的吸收速率及同化与再生作用。研究发现,食物颗粒大小和浓度与红纺锤水蚤的肠道通过时间(FPT)呈负相关,与其摄食率(IR)呈正相关。红纺锤水蚤摄食不同藻类对磷同化效率(AE)在6-36%之间变化,其中以微小原甲藻最高,绿色等鞭金藻最低;同化效率与藻类细胞质磷含量和摄食率呈正相关,但与食物的肠道通过时间没有明显关系;不同食物浓度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同化效率介于10-17.8%之间,生理周转率介于0.31-0.36d-1之间;摄食不同磷含量食物时,同化效率在20%左右,低P组的生理周转率明显低于高P组;红纺锤水蚤对磷的代谢周转速率很快,其摄食磷的70%以溶解态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3)利用14C和59Fe等放射性元素进行标记,定量测定海洋桡足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碳和痕量金属的吸收同化,跟踪碳和痕量金属元素的代谢和周转动态。同时,采用不同食物颗粒的混合,定量测定桡足类对不同食物颗粒的选择性。通过实验,获得桡足类对碳和痕量金属元素的生理转换率和动态模型,综合分析了河口海湾浮游桡足类的种群动态及其在食物链营养传递中的调节作用。结合物理海洋学和浮游动物摄食生态学知识,对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磷、铁的供应状况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Ag和Cd的生物利用状况。
另外,分析表明,珠江口海域营养盐分布呈向海方向逐渐递减,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无机氮以NO3-N为主,其次为NH4-N和NO2-N,溶解无机氮(DIN)含量丰水期低于枯水期;磷酸盐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颗粒磷,其次为溶解有机磷;SiO4-Si的含量丰水期明显比枯水期的高。阐述了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生物种群动态、生产力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完成论文25篇,其中SCI刊物发表10篇,核心刊物发表8篇,学术会议交流5篇,待刊2篇。研究成果为珠江口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