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水养殖区真菌研究获进展

——深入认识海洋环境中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周娟 发布时间:2023-03-31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骆祝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海洋学期刊《湖泊学与海洋学》上发表近岸海水养殖环境中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研究成果。

该研究分别在基因(DNA)和转录(RNA)水平上评估了福建省东山湾近岸海水养殖环境中真菌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这也是养殖活动对近岸水域活性真菌分布特征影响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近岸养殖区及周边海域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受到养殖活动的外溢扩散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显著。

海水养殖是滨海地区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近海水产养殖活动的增长给滨海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水产养殖活动可通过养殖尾水交换给滨海环境带来高浓度的有机物输入,从而影响滨海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关的生态服务功能。真菌是滨海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在区域尺度上,我们对受海水养殖活动影响区域的真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主要环境驱动因素仍缺乏了解。东山湾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养殖活动密集,具有多种环境梯度,且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广泛。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水养殖活动对真菌群落组成和活性的影响,该研究分别在 DNA和 RNA水平上评估了东山湾真菌群落的时间(4个季节)和空间(养殖核心区、外围区和对照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东山湾养殖水域的真菌群落呈高度多样化,总真菌群落与活跃真菌群落结构呈现较大的差异,提示研究人员需要在转录水平上来深入认识海洋环境中真菌的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骆祝华研究员课题组的徐炜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骆祝华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厦门海洋研究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