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三所科技赋能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向科学要答案 为公众增福祉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于丽波 发布时间:2024-03-01

 近日,据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消息,该所积极参与厦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生态修复工程,为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赋予了全过程、多专业、长时续的科技能量。

据悉,多年来,海洋三所开展厦门筼筜湖治理、海湾综合整治、红树林保护、沙滩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方面的论证和多项专题研究,助力厦门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筼筜湖治理工作中,针对“搞活水体”,海洋三所陈泽夏研究员团队提出“利用潮汐差,连通湖海,用海水混合稀释湖水,再排入厦门西部海域”的治理建议被采纳。增加纳潮量,提高海湾水体交换能力,依靠海洋自我修复能力改善海域水质,成为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此外海洋三所对筼筜湖纳潮排污过程西海域水质进行跟踪监测,对水质中微生物及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并形成《筼筜湖纳潮排污搞活水体及其对西海域影响试验总结报告》,为筼筜湖治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在西海域综合整治过程中,海洋三所参与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域开发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咨询和论证工作,通过数模、物模等综合手段对高集海堤开口宽度、清淤范围和深度等开展多角度研究和科学论证,为市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五缘湾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中,海洋三所牵头开展片区生态调查及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策略研究,在充分保留原有自然生境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湾区人居环境。

在马銮湾生态修复、杏林湾生态修复和环东海域综合整治过程中,海洋三所参与了多项专题研究工作。在岸线生态化建设中,科学种植重构红树林湿地,海洋三所积极探索创新修复技术与机制,采用乔木和灌木复合型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建成红树林湿地固碳能力提升技术应用示范区,探索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方法。海洋三所组建沙滩修复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沙滩修复,先后实施观音山、会展中心岸段等10余处沙滩和砾石海滩修复等工程,修复受损沙滩,提高应对风暴潮、海岸侵蚀等海岸灾害能力,改善海岸人居环境,实现防灾减灾能力和滨海休闲质量的同步提升,这套系统的沙滩修复技术方法体系,成为我国沙滩修复工程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使我国海滩修复养护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三所黄宗国研究员带领团队推动建立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编著的《厦门湾物种多样性》记录厦门湾海洋物种达5713种。海洋三所与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切合作,在中华白海豚种群动态监测、社群结构、栖息地利用、搁浅救护、威胁因子识别与影响评估、保护措施等方面取得突出科研成果,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栖息地生境逐步改善。(于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