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20

一、工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23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完成日常运维工作,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国家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并获批。“蓝色印记”展厅保持全年工作日期间开放,加挂河东区科普教育基地和河东区海洋科技馆,启动对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综合展厅的升级改造。全年举办5次主题科普活动,科普讲座进校园12场,开展1次科普研学,1次科普实践,制作科普视频1部,运维“海洋档案”科普号和3个网站,2个微信公众平台均设有科普专栏,累计阅读量215万余人次。其中,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7个部门的9名选手现场精彩展示,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吸引来自9个省市35所中小学20152名学生线上线下参与,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展厅对外开放情况

“蓝色印记”和“红色印记”展厅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海洋科学知识普及和海洋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展厅全年工作日开放,按照《“蓝色印记”展厅运行和维护制度》保障展厅安全有序运行,保持每周一至周五对外开放,2023年共接待天津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海河中学、东羽小学、华夏小学、天津财经大学附属小学、天津财经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万全小学、丽泽小学等青少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天津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天津市河东区委和区政府、区政协、和平区委等党群机关以及自然资源部机关党委、科技司、财务司等部机关部门,广西自然资源厅、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和海军海图信息中心等工作联系单位现场参观86批次,1010余人次。

(三)科普助力“双减”工作情况

1.科普讲座进校园

4月7日,中国科协全国海洋学科首席传播专家林宁研究员走进湖南省株洲海事职业学校举行的海洋图书馆揭牌仪式,在现场做了题为《国之强盛始于海洋》海洋科普讲座,共有700余名学生和师生现场参加。

5月9日,以华夏小学思政课堂为契机,科普团队走进天津市南开区华夏小学。团队负责人林宁研究员带来《让你重新认识世界的三色海洋——多变的蓝色海洋》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灾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海洋基础知识。大学生志愿者赵佳琦带来《保护海洋、你我同行》科普讲座,号召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

6月8-12日,科普团队先后走进天津市岳阳道小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河东区二号桥小学和田庄中学,为学生们开展了海洋知识公益讲座。活动取得了积极的反响,提高了学生们对我国海洋事业的认识,增强了学生们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9月13日上午,林宁研究员在甘肃省东乡县石化中学为1100余名师生带来了精彩讲座,他向学生们介绍了海洋对国家繁荣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们对海洋知识的浓厚兴趣。

11月20日,天津市海河中学举办海洋科普暨生涯大讲堂活动,林宁研究员在现场做了题为《海岛——蓝色梦想的支点》科普讲座和生涯大讲堂《打开通向海洋的大门》,来自高一10个班共450名同学参加。

2.开展“蓝色希望”海洋研学

为推动落实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培养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中小学生海洋情怀和科学素养,科普教育基地于3月11日举办“蓝色希望”海洋研学活动,来自天津市9所中小学校通过选拔,每所学校选出3名优秀学生和带队老师共计4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海洋研学团队前往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参观,聆听专家讲解反渗透海水淡化、超微滤膜、海水卤水化学资源提取利用等专业知识,参观海水淡化产业的仪器设备;在滨海新区东疆湾沙滩,戴上劳保手套、手持环保纸袋,开展了净滩活动;走进国家海洋博物馆,参观“远古海洋”展厅、“今日海洋”展厅、“海洋与天文”展厅和“海洋灾害”体验厅,身临其境感受到海洋魅力,了解了海洋科研。

3.组织“蓝色希望”海洋实践

3月12日,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了“蓝色希望”海洋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极地科考主题讲座、“雪龙”号船舶模型制作、“蓝色希望”海洋知识竞赛、海洋权益小课堂等内容,吸引了来自沿海和内陆5个省市11所中小学的31名师生参加,其中天津7所中小学和贵州省道真县道真中学的师生来到主会场,青岛市灵山三泉庄小学、喀什市第十八小学、郑州市护航路小学的3所小学以线上形式参加,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

(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1.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

2023年9月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开展了“海洋科技 助力深蓝”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进行,整体时间为9月13日至9月28日,主要包括线上线下海洋知识竞赛活动、“蓝色印记”展厅开放和海洋科普进校园进社区、参观国家科研院所等4项内容。共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江苏、贵州、河南、重庆、广西、甘肃等9个省市的35所中小学约20152名学生参加,其中8省市34所学校19592名学生参加了线上线下海洋知识竞赛,7所学校238名师生现场参观了“蓝色印记”展厅,2所中学32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了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海洋科技人员讲座。

(1)线上线下海洋知识竞赛

从9月13日至9月28日,19592名学生同台竞技,从沿海省市到内陆地区,知识竞赛中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海洋的热情。许多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专门提前预习了基础的海洋知识和海洋领域前沿热点,同学们把竞赛当作巩固课堂所学的有效途径。

(2)科普展厅开放

“蓝色印记”展厅和“红色印记”展厅接待了来自天津市财经大学附属小学、天津财经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和平区万全小学、南开区华夏小学、天津市海河中学、东丽区东羽小学和东丽区丽泽小学共7所中小学238名师生来访。

参观“蓝色印记”展厅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海洋精神和海洋文化的魅力,惊叹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深深感受到一代代海洋工作者筚路蓝缕、耕波犁浪的艰苦历程。

(3)海洋科普进校园

9月8日,中心海洋信息化部孙寒蕊、海洋测绘地理信息部的王剑分别为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作了《奇妙的洋流》《国家版图知识》科普讲座,通过精彩案例、丰富的视频和图片、通俗易懂的讲解,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精彩的海洋科普课程。

9月25日下午,林宁研究员走进天津市第二十八中学为现场的师生们带来了精彩讲座,通过深入浅出的提问,引导同学们认真思考,既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又激发孩子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好奇心。海洋文创产品“海洋守护者”徽章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讲座期间还播放了《这一天,我们写下一片蓝》微视频短片,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代代工作在一线的海洋科技人员的家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

(4)参观国家科研机构

全国科普日期间,科普团队成员来到了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洋中心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参观了中心站控制大厅、实验室、标本室,认识了海洋生物标本。在塘沽验潮站,操作了海水测量仪器,详细了解了海洋潮流潮汐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水温盐度等科普知识,进一步熟悉了海洋观监测业务。

(5)参与在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分享交流会

全国科普日期间,参加由天津市科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等单位主办的天津市202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暨滨海新区科普日主场活动,参观了“筑梦天宫”航天展厅,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欣赏了无人机表演,了解无人机操作原理及具体功能。交流会上,介绍了科普基地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深了在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了解和业务交流。


2023全国科普日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参与学校

参与人数

线上线下海洋知识竞赛

2023.09.13-28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等海洋基础知识

北京市朝阳区将实验学校

通州湾实验中学(江苏)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中学(贵州)

钦州市第一中学

青岛同安路小学

通州湾中学(江苏)

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小学

河南省南阳市第九完全学校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

重庆市彭水县第一小学校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天津市东丽区东羽小学

梧州市倒水中学(广西)

天津市海河中学

天津市东丽区滨瑕小学

天津市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

天津市南开区华夏小学

柳州市柳石路第四小学(广西)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天津市东丽区金钟小学

天津财经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山东)

19592

“蓝色印记”展厅开放

2023.09.20-22

新中国海洋科技成果

海河中学、东羽小学、华夏小学、天津财经大学附属小学、天津财经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万全小学、丽泽小学

238

海洋科普进校园进社区

2023.09.08

《奇妙的洋流》《国家版图知识》科普讲座

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

270

2023.09.25

海岛——蓝色梦想的支点

天津市第二十八中学

52


2.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世界海洋日活动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地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海洋日系列活动。

一是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暨河东区海洋科技馆揭牌仪式。海洋日期间,恰逢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河东区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暨河东区海洋科技馆揭牌仪式在中心举行,中心主任石绥祥、河东区委副书记张东明在“蓝色印记”展厅共同揭牌。河东区海洋科技馆落户中心,将实现“属地+院所”的高质量融合,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海洋科普知识传播和海洋科普阵地建设,服务河东区科技创新建设和科普文化宣传。

二是组织开展“认识海洋盐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主题实践活动。科普团队来到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天津市长芦汉沽盐场,参观了海洋盐业高质量发展展厅、海洋盐业科普教育基地、盐田、盐坨、盐山等地,认真聆听讲解,深入了解了海盐发展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流程、海盐产业基本情况、海盐系列产品等内容。

3.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一是开展世界地球日系列视频展播,包括《呵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属于大自然》等,营造地球日活动氛围,呼吁广大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二是组织开展了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科普团队组成了活动小组,走进天津市河西区梅苑小学,向同学们介绍了“认识海洋”“海洋与我们”“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怎样保护海洋”等内容,还为学校赠送了极地科考系列视频。三是开展海洋科普进社区活动,分别走进大王庄街道祥云名轩社区、麟祥里社区,通过讲座、展厅开放日等形式,为社区的党员、居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事业发展的历程,一代又一代海洋人为我国海洋事业前赴后继、砥砺奋进的故事。

(五)科普信息化建设情况

建设和运营中国海岛网、南海网、钓鱼岛网(含钓鱼岛博物馆系统)3个网站,发文1379条,年度总访问量170余万人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海洋档案”科普板块发文325篇,总阅读量达10.5万余人次。“海洋档案”科普号上传图文72篇,累计粉丝2289人,新增评论量9700余条,年度阅读量45万余人次。

(六)开展志愿服务情况

作为河东区大王庄街道志愿服务联盟成员,积极参与到街道、社区的科普、宣教活动中。一是推荐中心职工参与街道“五美”宣讲团,积极为街道社区职工传播科普知识,做好科普公益服务,让更多社会群众认识海洋、关心海洋、热爱海洋。二是组织“蓝色希望”大学生海洋科技志愿服务团队与中心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选手共同走进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和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通过现场讲解服务,学习交流科技类场馆讲解方法,拓宽了团队的知识面,锻炼了海洋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科普讲解能力,充分发挥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科普教育基地拥有专项科普经费,形成以科学传播专家为核心的科普团队,专职科普人员7人,招募25名大学生志愿者组建“蓝色希望”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招募19名中小学生组建“海洋小使者”科普团队,让他们带动身边更多的学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

二、特色工作

2023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积极与自然资源部、天津科协、社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积极对接,通过参加活动、参与研讨、组织推荐等方式,不断加强科普的交流与合作。

(一)举办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

为响应世界地球日活动号召,同时也为推荐2023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讲解员,4月19日,举办了2023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来自7个部门的9名选手参加了现场比赛,从数字海洋到海洋卫星遥感,从海洋卫士红树林、蓝碳到蓝色星球,从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到海洋权益事业,从海域态势感知系统到海鲜消费,参赛选手们用饱满的热情和精彩的讲解,将复杂的海洋现象和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海洋科学盛宴。来自海洋生态研究室的艾洋漪以《解译海上“绿色长城”背后的生态密码》为题,详细讲述了红树林的形成、作用、保护、及未来展望等内容,并凭借稳定的现场发挥,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她代表中心参加自然资源部举办的2023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并最终获得优秀奖。

本次大赛是中心举办的第四届科普讲解大赛,为中心科普爱好者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了中心职工科技创新和科普宣传的热情,中心也连续四年获评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二)举办防灾减灾日活动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联合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局、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等十余家单位在滨海新区北塘红星码头开展了全国防灾减灾日海洋科普宣教活动。科普团队成员向现场市民分发“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册,普及各类海洋灾害的发生及影响情况、潮流潮汐预报等知识,让社会公众对海洋灾害有了更科学深入地了解,游客驻足认真聆听讲解,并安装中心制作的“潮汐早知道”APP,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此外,在防灾减灾日期间,由中心、东海局、预报中心、减灾中心、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海洋防灾减灾宣传主场活动在温州市洞头区举办。活动中,中心和洞头区政府举行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重点专项海洋环境安全风险感知与应急决策服务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应用示范基地签约仪式,并进行授牌。

(三)参与深海科普工作委员会工作

参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深海科普工作委员会有关工作。8月,科普团队成员参加了在三亚召开的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参加了“沈括号”科考船开放日活动。活动上,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了多部科普宣传片,让更多社会公众认识基地的亮点业务和重要成果。

三、问题不足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能力有待提高

基地现有6家全国学会和协会的分支机构挂靠,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科技资源科普化产品数量和影响力不足的短板,还需不断推进科普产品创作力度,扩大“海洋科普大讲堂”影响力,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前沿科研成果走出科普教育基地走向广大青少年和公众。

(二)专门人员和专项经费不足

科普教育基地拥有专门的科普经费,但在科普信息化和科普产品创作等方面仍有缺口,专项科普经费数量仍需提高。在实际科普工作中,海洋专业人才数量仍显不足,制约了海洋科普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科普团队仍需吸纳海洋专业人才。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各科普教育基地间联系和合作

各驻津科普基地和涉海兄弟单位在科普工作中形成合力,扩大科普“朋友圈”,围绕国际国内重大活动日,联合打造更多科普特色品牌的活动和产品,提升海洋科普公益服务能力,向社会公众传播更多海洋科普文化知识,呼吁社会公众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丰富教师科普能力培训路径

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技优势,针对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科技培训、研修实践活动。通过在线向教师开放培训课程、开展科普讲座等形式,丰富一线教师海洋科学知识储备,通过现场实践和参观活动提高一线教师对科普理论理解和科普技能,从而提升科普人员的整体科普工作能力。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2023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