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渤海湾生态监控区健康状况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6-20

自2004年以来连续对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的鱼卵、仔鱼、水质、沉积物、生物等进行了调查监测。

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渤海湾水体始终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氮磷比失衡状态,水体污染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生物群落结构差。持续大规模围填海工程使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小,导致许多重要的经济生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

W020110801289571145084.jpg

图4-1 生态监控区监测现场采样

4.1 水质状况

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95%,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大港和汉沽附近海域。监控区内部分海域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氮磷比失衡。

4.2 沉积物状况

渤海湾生态监控区内沉积物环境的各项监测指标均在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范围内,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大港和汉沽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YT),其它海域主要为粉砂质粘土(TY)。

4.3 生物状况

调查共获浮游植物32种,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密度范围趋于集中,整体密度呈降低趋势。主要优势种为硅藻门的琼氏圆筛藻和格氏圆筛藻。大型浮游动物的密度有所降低,种类数和生物量均略有增加,优势种为强壮箭虫,优势明显。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和密度均呈增加趋势,主要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大同长腹剑水蚤和双壳类幼体,种类趋于集中。底栖生物种类数量略有减少,但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主要优势种为高塔捻塔螺、涡虫、长偏顶蛤和绒毛细足蟹,种类有所增加。监控区内产卵场退化,鱼卵、仔鱼种类较少,密度较低。依据《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生物评价方法对生态监控区生物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物处于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