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30

3.1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与养殖生物质量状况

海水增养殖区作为我省重要的海洋功能区,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养殖功能区的持续利用及养殖生物质量安全。2004年,我省对岱山丁嘴门、舟山嵊泗、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和温州洞头等6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和养殖生物质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全省6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增养殖环境功能的要求,水体富营养化仍是影响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W020110729466121344390.jpg

全省6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无机氮平均含量普遍偏高,除温州洞头海水增养殖区外,其余各海水增养殖区无机氮平均含量均超过海水养殖水质标准(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下同);岱山丁嘴门、舟山嵊泗和温州洞头海水增养殖区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符合海水养殖水质标准,象山港、三门湾和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普遍超标。与上年相比,岱山丁嘴门、三门湾和温州洞头海水增养殖区无机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岱山丁嘴门增养殖区活性磷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就总体而言,全省各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质富营养化状况有所好转。

W020110729466121369060.jpg

2004年对全省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监测结果表明,海水增养殖区底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养殖区沉积物质量标准;岱山丁嘴门深水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粪大肠菌群含量超标。

2004年对全省重点海水增养殖区内缢蛏、大黄鱼、贻贝、鲈鱼、红鱼、牡蛎等养殖产品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岱山丁嘴门、象山港增养殖区水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舟山嵊泗、温州洞头、三门湾和乐清湾等海水增养殖区部分贝类及甲壳类水产品体内均存在污染物超标现象,超标污染物主要包括粪大肠菌群和重金属镉、铅、砷等。

3.2 滨海旅游区环境状况

海水浴场环境状况

2004年,我省组织开展了舟山朱家尖南沙海水浴场和温州南麂大沙岙海水浴场共2个重点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工作,自6月24日至10月8日,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国海洋报》、国家海洋局网站、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旅游之声等各种媒体发布了2个重点海水浴场水质状况和24小时及未来3天的健康指数、适宜度和最佳游泳时段预报。

水质状况

健康指数

适宜度评价

滨海风景名胜区环境状况

2004年,我省组织开展了普陀风景名胜区、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象山松兰山风景名胜区、洞头列岛风景名胜区和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等5个重点滨海风景名胜区的海洋环境预报,根据海洋水文气象信息资料对全省5个重点滨海风景名胜区进行了旅游适宜性评价:普陀风景名胜区全年适宜和较适宜旅游天数占82.2%,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全年适宜和较适宜旅游天数占71.3%,象山松兰山风景名胜区全年适宜和较适宜旅游天数占82.0%,洞头列岛风景名胜区全年适宜和较适宜旅游天数占73.2%,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全年适宜和较适宜旅游天数占66.4%;各风景名胜区不适宜旅游的情况均由于风浪影响所致。

W020110729466121459177.jpg

浙江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环境状况

风 景 名 胜 区 适宜旅游天数 较适宜旅游天数 不适宜旅游天数
普陀风景名胜区 219 82 65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 155 106 105
象山松兰山风景名胜区 223 77 66
洞头列岛风景名胜区 153 115 98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 131 112 123

3.3 海洋自然保护区环境状况

2004年,我省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监管,组织开展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海洋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但监管任务依然艰巨。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W020110729466121474176.jpg

2004年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水质除活性磷酸盐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基本满足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要求。保护区10个断面的生物监测,共记录到贝类105种,有6种为保护区分布贝类新记录种,分属于三个纲6个科,分别是矮短梯螺(Gradatiscala gradata pygmaea 梯螺科)、小杂螺(Zafra pumila 核螺科)、光织纹螺(N.(Zeuxi)dorsatus 织纹螺科)、小凹三口螺(Triphora alveolatu A.Adams 三口螺科)、方形钳蛤(Isognomon acutirostris 钳喻科)、瘤枝鳃海牛(Dendrodoris tuberculosa枝鳃海牛科)。

W020110729466121496748.jpg


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一些经济贝类数量下降明显,有的正在失去其优势;沙滩贝类种类、数量均有明显下降,个体趋小;岩礁相贝类数量增多。这种变化除自然因素外,主要与上岛人数增多和人为采捕有关。

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附近海域除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重金属铅局部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它指标均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3.4 重点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环境质量

2004年,我省组织开展了宁波镇海化工区、台州椒南化工区和台州临海川南化工区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排污状况、各种主要污染物浓度及其入海量、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

W020110729466121529442.jpg

2004年监测结果显示,宁波镇海化工区入海排污口日均污水排放量3350吨,日均排放入海的各种主要污染物2.6吨;入海污水中氨氮和悬浮物含量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下同)的一级标准,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磷酸盐和苯胺含量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台州椒南化工区入海排污口日均污水排放量18534吨,日均排放入海各种主要污染物10.8吨,入海污水中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磷酸盐、石油类和苯胺全部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污染尤为严重;台州临海川南化工区排污口日均污水排放量700吨,日均排放入海各种主要污染物0.3吨,入海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磷酸盐和苯胺含量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悬浮物含量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

W020110729466121636591.jpg

W020110729466121654471.jpg

3个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受陆源排污影响,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海水质量均超国家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不能满足海洋功能要求,严重影响了邻近海域海洋功能区的功能发挥,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磷酸盐和石油类;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尚可;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排污口邻近海域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全部超标,宁波镇海化工区和椒南化工区排污口附近海域生物体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3个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密度低,种类和数量少,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遭到明显损害,局部海域出现了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