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18

2007年,我省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重要海洋功能区的监测力度,组织开展了9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8个滨海旅游区和4个海洋保护区的监测。

W020110729406966912839.gif

3.1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2007年,全省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监测项目包括水环境中的粪大肠菌群、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盐度、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沉积物中的总汞、镉、铅、砷、硫化物、有机质、粪大肠菌群、总氮、总磷和养殖生物中的石油烃、总汞、镉、铅、砷、铜、滴滴涕(DDT)、多氯联苯、粪大肠菌群、异养细菌总数、腹泻性贝毒(DSP)、麻痹性贝毒(PSP)等。

W020110729406966929616.gifW020110729406966949990.gif

监测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仍然是全省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全省9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pH值。无机氮含量超标率为85%;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率为47%;pH值超标率为6%,出现在象山港、三门湾、温岭、乐清湾和大渔湾等6个海水增养殖区。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和粪大肠菌群等监测指标在个别养殖区出现超标现象。与上年相比,全省9个海水增养殖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加重趋势。养殖区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铜、铅、镉、滴滴涕和多氯联苯。养殖生物综合质量总体一般,养殖生物受到粪大肠菌群的污染,个别地方养殖生物体内六六六、滴滴涕、镉、铅和砷的残留量超标。

W020110729406966943449.gifW020110729406966940741.gif

2007年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的养殖概况和环境质量

养殖区

主要养

殖种类

养殖

方式

养殖面积

(公顷)

水环境

质量

沉积物

质量

养殖生

物质量

岱山

黑鲷、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

深水网箱

180

较好

良好

一般

嵊泗

紫贻贝、大黄鱼

浮筏、网箱

370

较好

良好

一般

普陀

海带、龙须菜

浮筏

20

较好

良好

/

象山港

鲈鱼、大黄鱼、黑鲷、贝类

网箱

7,200

较好

良好

一般

三门湾

青蟹、贝类、紫菜

浅海、滩涂、网箱

13,516

较好

良好

一般

温岭

紫菜、沙蚕、缢蛏、贻贝

浮筏、底播

830

较好

良好

一般

乐清湾

美国红鱼、鲈鱼、石斑鱼、泥蚶、缢蛏

网箱、池塘、底播

360

较好

良好

一般

洞头

美国红鱼、真鲷、鲈鱼、羊栖菜

网箱、浮筏

44

较好

良好

较差

大渔湾

紫菜、缢蛏、青蟹、大弹涂鱼

浮筏、底播、池塘

300

较好

良好

一般

2007年,全省9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及其毗邻海域共发生赤潮6次,其中岱山和象山港海水增养殖区及毗邻海域各发生2次,嵊泗和洞头海水增养殖区及毗邻海域各发生1次;累计面积约1270平方千米,赤潮生物为无毒性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和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等硅藻。由于及时采取了相关防范措施,养殖区赤潮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W0201107294069669991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