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海洋生态建设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18

2006年,我省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努力构建和谐海洋、和谐渔业。

W020110729409153962517.jpg

7.1 增殖放流

2006年,全省共落实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资金约1240万元,放流海水鱼苗716.8万尾、海水虾苗6940万尾、中国鲎238只、海龟1036只、海水贝类62.5吨。

为掌握我省沿海人工增殖放流效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增殖放流效果跟踪监测评估和标志放流研究,先后对惠州大亚湾、茂名放鸡岛及第一滩等共3个放流点开展了增殖放流效果跟踪监测评估,其中在惠州大亚湾开展了黑鲷标志放流研究,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增殖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

7.2 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2006年,全省新建了雷州湾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等3个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雷州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茂名文昌鱼自然保护区、阳江南鹏列岛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至此,我省已建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46个,总面积达56.27万公顷。

W020110729409160322355.jpg

时任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参加2006南海海龟放流活动

2006年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国际海龟年,也是《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颁布的第一年。农业部和省政府在惠州联合举办了“2006南海海龟放流活动暨国际海龟年宣传月启动仪式”宣传活动。时任农业部杜青林部长、范小建副部长,省政府黄华华省长、李容根副省长等领导出席了活动。999只绿海龟回归大海。这次活动还放流了8000尾斜带石斑鱼、13万尾鲷科鱼类和256只中国鲎等一批海洋珍稀动物。该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对我省保护珍稀水生生物等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7.3 滨海湿地保护

滨海湿地保护日益得到重视。为保护我省的滨海湿地,颁布实施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建立了广东省湿地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全省范围内的滨海湿地及湿地资源开展了调查,摸清了滨海湿地资源及环境状况,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为今后滨海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此外,我省将滨海湿地保护纳入了《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6-2015年)》,目前,正组织编制《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年)》。

W020110729409160337040.jpg

湛江红树林湿地

7.4 人工鱼礁建设

省政府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2002年,省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议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对人工鱼礁的建设做了总体规划,并分阶段进行实施。截至2006年底,全省建成及在建礁区共26座,其中,投资完毕的礁区9座,续投在建礁区17座。累计投放报废渔船88艘,混凝土礁体12473个,共42.5万空立方米。

人工鱼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完成了大亚湾大辣甲南、深圳杨梅坑、茂名第一滩(茂1号)、廉江龙头沙、潮阳海门及饶平等6个人工鱼礁区的效果跟踪调查工作。结果表明:1、人工鱼礁建设对增加鱼卵、仔稚鱼数量效果非常明显;2、随着礁体投放时间的增长和数量的增加,海洋生物资源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3、礁体投放一年多来,礁区内已初步形成新型的人工生境。潜水观察发现:人工鱼礁显示出了明显的集鱼效果。

W020110729409160412028.jpg

人工鱼礁内的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