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海洋赤潮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17

2007年,继续对海州湾赤潮监控区(北纬34°44¢~34°48¢、东经119°31¢~119°35¢之间)开展了高频次、高密度的监视、监测。


监控期间,发现发生赤潮次数较上年增加,面积较上年减少,未发现大面积赤潮。分别于5月6日~8日、7月10日~15日、7月18日~22日发现了三次赤潮,主要赤潮生物种类为异弯藻和海链藻。


赤潮灾害发生时,及时发布了赤潮发生、发展相关的信息,启动了应急预案,密切关注赤潮动态,加强了赤潮毒素的检测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赤潮对养殖业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海州湾赤潮频发,说明该海域的生态环境有所恶化,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07年江苏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情况汇总

W020110729405963308739.jpg

2006年~2007年江苏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情况对比

W020110729405963314162.jpg

域↓
W020110729405963326279.jpg

2007年5月连云港海州湾海域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