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要污染源及排污状况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13

3.1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

●陆源入海排污口(河)

W020110729392752428447.gif


2008年山东省共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105个,其中,重点入海排污口(河)12个,一般入海排污口(河)93个。上述排污口中,有71个排污口(河)所排放的污水排入要求海水水质不劣于二类的海洋功能区,约占总排污口(河)的70%。

2008年对山东省入海排污口(河)共进行了四次,共计四百余(个·次)的监测,结果表明:超标排放达327(个·次),超标排放率达到80%。确定为A、B、C、D级管理的排污口个数分别为8、53、6和38个。A级红色排污口中东营占3个,分别为山东省潮河排污口、山东省神仙沟排污口和山东省广利河入海口,主要超标物为COD、氨氮、石油类和六价铬等;潍坊占4个,分别为山东省围滩河入海口、山东省弥河入海口、山东省虞河入海口和山东省堤河入海口,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铅、汞和六价铬等;烟台1个,为山东省泳汶河入海口,超标污染物为COD、氨氮、六价铬和活性磷酸盐等。

地市

A

B

C

D

日照

0

0

0

8

青岛

0

9

5

23

威海

0

15

7

15

烟台

1

2

0

2

潍坊

4

4

0

0

东营

3

1

0

1

滨州

0

4

0

1

W020110729392752497431.jpg

山东省陆源入海排污口综合评价结果示意图

2008年全省监测入海排污口排海污水总量约为70亿吨,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70万吨,其中COD近45万吨,氨氮2.7万吨,悬浮物20余万吨。污水排放量以东营市最高,分别约为54亿吨;污染物排放量以滨州市最高,约为24万吨,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陆源入海污染物主要为COD、氨氮和石油类;主要污染源为挑河入海口、潮河排污口和弥河入海口;陆源入海污染物贡献较大的地市分别为东营、潍坊和烟台市。

地市

污水入海量量(亿吨)

污染物入海量(万吨)

COD

(万吨)

氨氮

(吨)

悬浮物

(吨)

日照

<0.1

<0.1

<0.1

8

530

青岛

0.9

2.8

1.7

936

9188

威海

0.4

1.5

0.2

18

5204

烟台

0.9

1.4

1.0

158

3423

潍坊

8

19.6

16.9

6600

11305

东营

54

20.6

18.5

19653

/

滨州

6

24

5.9

227

182393

●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

沿海地区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将大量污染物携带入海,给近岸海域,尤其是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山东沿岸有7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要求,7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为四类和劣四类;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差和极差状态。

排污口名称

海洋功能区

类型

要求水质

类别

实际水质类别

生态环境

质量等级

龙口造纸厂排污口

污染治理区

三类

三类

第一级(优良)

沙头河排污口

增殖区

二类

四类

第三级(差)

套尔河排污口

增殖区

二类

四类

第三级(差)

漳卫新河入海口

增殖区

二类

劣四类

第四级(极差)

虞河入海口

养殖区

二类

劣四类

第四级(极差)

弥河入海口

养殖区

二类

劣四类

第四级(极差)

小麦岛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度假旅游区

二类

三类

第二级(较好)

团岛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港口区

四类

三类

第一级(优良)

青岛碱业有限公司排污口

禁养区

二类

劣四类

第三级(差)

青岛双桃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排污口

港口区

四类

四类

第一级(优良)

W020110729392752556023.gif

3.2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

黄河:黄河作为山东省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沿岸城镇密集、中小企业多,排污压力大,近几年监测结果表明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持续较高,造成河口附近海域海水营养盐含量偏高,重金属污染加剧,是影响黄河口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8年黄河径流年携带入海的COD、油类、氨氮、活性磷酸盐、砷和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的总量约为36.2万吨,较上年明显减少。污染物入海总量居首位的为COD,约33.7万吨,约占总量的93%;其次为营养盐,约2.4万吨,约占总量7%;重金属约773吨。黄河携带入海的营养盐和COD污染物质较上年有一定幅度减少,而重金属污染物变化不大。

小清河:2008年小清河径流年携带入海的COD、油类、氨氮、活性磷酸盐、砷和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的总量约为5.5万吨,较上年明显减少。污染物入海总量居首位的为COD,约5.2万吨,约占总量的95%;其次为营养盐,约0.2万吨,约占总量4%;石油类约377吨;重金属约77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