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05

东海区所辖海域包括黄海中南部和东海,北起江苏赣榆(北纬35°08′),南至福建诏安(北纬22°00′)。沿海有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三省一市,海岸线绵延曲折,海岸类型多样,大陆岸线长约

6 785公里,是中国大陆岸线总长的36.7%。

2009年,东海区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分区负责,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责,在全面开展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与趋势性监测、海洋生态监控区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陆源入海污染源监测、赤潮监视监测等11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模式,加强海洋工程、海洋倾倒、海上油气开发等海洋开发活动的监视监管。研发了倾废动态实时监管系统和石油平台排污视频监视监控系统,提升了海洋环境监视监管的科技水平。“碧海2009专项”、“宁波地区工程建设渣土倾倒专项”、“东海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专项”等多个专项执法行动的实施,加大了海洋环境执法监察力度。

2009年,承担东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任务的部门和单位20多个,监测面积638 937平方公里,设立各类监测站位2 600余个,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近20万组。

W020110729464507533092.jpg

2009年东海区海洋环境监测示意图

监测结果表明:

2009年,东海区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91 95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集中在射阳河口、长江口、杭州湾、舟山群岛、乐清湾海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近岸局部海域受到铜的污染;贝类体内铅和石油烃残留量普遍超标,局部区域贝类体内铅残留量降低;港湾海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58.3%的监测港湾海域属于污染海域。

受栖息地减少、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影响,近岸湿地、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均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海洋保护区水环境的主要超标因子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海水浴场水质状况较好,7~10月为最适宜游泳的时段;滨海旅游度假区6~9月份为最佳旅游时段;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除个别倾倒区存在一定的淤积现象,倾倒活动对倾倒区海域环境无显著影响;海上油气开发区海域环境质量良好。

监测的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总量为1 216.7万吨,其中,长江污染物入海量占58.4%;监测的入海排污口中有82.6%超标排放污染物,40.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极差”; 近年来,嵊山海域海洋大气中铜和铅的沉降通量上升趋势显著。

滨海电厂温排水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海洋(涉海)工程施工导致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变差。

全年发现赤潮48次,累计影响面积7 244平方公里,其中有毒赤潮11次,大多数集中在温州、台州近岸海域。

东海区重点岸段侵蚀现象依然明显,但呈现减缓趋势;沿海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