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鹭岛——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综述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王自堃 发布时间:2023-11-16

今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迎着发展潮汛,厦门国际海洋周踏浪而来,以海为媒广交八方来客,加速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

11月9日~15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厦门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共同主办的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盛宴”开席,海洋大会论坛、海洋专业展会、海洋文化嘉年华等3大板块共40余项活动轮番登场,奏响一曲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海洋交响乐章。

专家论道 共绘蓝色发展新图景

厦门国际海洋周截至今年已连续举办18年,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业已成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今年的海洋周重启国际化线下交流,包括厦门国际海洋论坛在内的多场论坛活动和平行国际海洋会议从多领域共话蓝色伙伴关系,工笔细绘“海洋命运共同体”。

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厦门国际海洋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参加海洋周开幕式现场,并作主旨发言。汤姆森的发言主题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海洋目标的实现进程、面临的全球挑战以及中国在行动方面的积极贡献”。他指出,落实联合国海洋大会的成果是在2030年的最后期限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在开幕式主旨发言环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围绕“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蓝色伙伴关系构建”,面对全球海洋治理的新挑战,分享对“海洋治理”的理解,分析海洋治理的内容,分享中国在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强调建设蓝色伙伴关系的重要性。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海洋特别顾问斯图拉·亨利克森围绕“中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进行主旨发言,在联合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倡议引领下,为中国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分指挥部副总指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曾东生向与会嘉宾推介了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六个一”建设思路,展现了地方层面的海洋发展实践智慧,也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鲜活范例。

本届厦门国际海洋周议题紧跟全球热点。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的背景下,“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蓝色伙伴关系建设研讨会”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海洋治理与全球伙伴关系,提出中国关于蓝色伙伴关系的主张和实践,重点讨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的蓝色伙伴关系。在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成立十周年之际,中泰双方研讨9项在研合作项目进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探讨中泰未来合作新议题。“海洋法的最新发展与周边涉海问题”学术研讨会主要探讨海洋治理相关的五个议题,聚焦海洋法研究前沿问题,回应国家重大现实需求,助力构建海洋治理新格局。第五届国际有机合成前沿讨论会在海洋药物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热点的背景下召开,为国内外有机合成、海洋药物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此次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东亚海区域交流持续深化。来自东亚海区域7个国家100多名代表,参加了2023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年会。PNLG全体成员大会、技术研讨会、实地考察等活动为东亚海地方政府成员之间搭建了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推动实施《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战略行动计划2022~2030》。

“中国—东盟”合作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海藻合作论坛以“共商、共建、共享,促进区域海藻产业繁荣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与东盟政府部门、协会、重点企业、教育科研机构等的70余人,共商联合研究、技术转移与示范、贸易合作与产业投资等合作事项,持续促进区域海藻产业的和谐发展。此外,同期召开的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中国—东盟海洋保护地网络国际研讨会等,邀请了来自涉海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5名专家进行报告,共设置9个专题报告以及5个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卫星遥感技术交流报告,内容涵盖了蓝色经济发展、海洋空间规划、海洋垃圾治理、中国鲎种群保护修复、海洋氮循环以及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等多个方面。着重共享治理成果、交流实践经验、贡献技术方法,从而为中国与东盟区域海洋的永续利用提供支撑。

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举办的2023年数字孪生海洋国际峰会,是该领域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举办的高端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共设置了7个平行边会,国内外专家学者350余人参会。通过数字化模拟和仿真,实现对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和资源全面监测和管理的“数字孪生海洋”,正成为可持续海洋资源管理的利器。该峰会由获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计划——“数字孪生海洋”国际计划发起并主办,对于我国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海洋开发应用布局,实现数字孪生海洋创新技术的自立自强和国际引领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开放科学大会围绕“海洋负排放”领域的科学问题与实践,展开国内外科学家报告及专家讨论,6名院士和国内外海洋专家共同讨论如何通过海洋负排放来解决人类的“碳焦虑”。

在海洋资源勘探领域方面,第八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论坛在海洋周期间举办。该论坛聚焦潜水救捞和海洋工程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和行业科技发展热点问题,邀请多名国家工程院院士及行业专家学者等作主旨演讲,涉及潜水和救助救捞实践、海洋及水下工程装备与技术创新、海洋风电、海洋牧场未来前景等前沿信息。

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2023永续海洋论坛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验室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实验室旨在推动沿海国家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

创新创业 释放产业融合新动能

近140家企业参展,签约海洋经济项目19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8项……2023第八届厦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简称厦门海洽会)硕果累累。厦门海洽会共设展厅面积1万平方米,比往届增长40%。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专设了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馆,向展商和观众集中展示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蓝图,以具有示范引领的创新高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高地,吸引涉海领域观展客商。

历年来,厦门海洽会以“展会﹢配套活动”的方式举办,来自众多沿海省市科研机构、涉海企业的海洋高新成果集中展示,同时通过项目签约仪式、海洋高新成果发布对接会、涉海企业产品推介会、创业项目路演、银企对接会等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促进企业对接交流,放大展会综合效应,将海洽会打造成集成果展示、贸易洽谈、对话交流、政策推介“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展会。

本届海洽会展区设置采用“4﹢ 4”模式,其中,除设有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智慧海洋、涉海院校科研机构等4个专业展区外,还布置了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中心展区、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意向落户企业展区、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展区以及海洋科创文化与人类居住生活展区等4个综合性特色展位。

海洽会展商质量进一步提升,除了新诺北斗航科信息技术(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家新获评的2022年度厦门市海洋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宁波希诺亚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伟卓石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招商项目企业,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厦门闽锐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厦门市重点海洋企业,以及青岛蓝色粮仓海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道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市外47家企业组团集中以特装形式参展。

其中,香港道化实业有限公司推出利用牡蛎壳作环保包装材料的新技术,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海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公司,道化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技术和产品制造。该公司通过对中国沿海各地的实地调研,在牡蛎壳纳米化技术、牡蛎壳粉改性技术以及高分子界面化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据介绍,牡蛎壳纸张与纸箱是利用牡蛎壳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材料及多种无机物为基础辅助材料,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学原理和填充改性的特点,经特殊工艺处理后,生产出的一种可循环利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环保包装材料。

作为海洋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盛会,本届厦门海洽会不仅汇聚了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医学院、中船重工725所材料院等涉海高校及科研机构,同时吸引了大批涉海优质企业参展,带来最新海洋科技产品。其中既有让人“大开眼界”的各种水下机器人、船舶通导设备、光纤水听器等海洋高端装备,也有海洋立体探测、海洋远距离通信、海洋观测预报、海洋防灾减灾各种智慧科技,更有来自海洋的鱼胶原蛋白肽、海藻酵素、裂壶藻粉、氨糖胶囊等“大健康”系列产品。

人才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厦门市首届海洋产业人才发布会上,30名人才集体亮相。他们是2023年厦门市海洋产业领军人才及优秀人才,其中部分代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海洋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的厦门海洽会与2023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简称渔博会)同期举办,两场展会相互延伸补充,专业与趣味并存,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效应,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出一场有特色、高水平的海洋与渔业盛会。

“深海一号”能源站模型、全球最大45000DWT(载重吨)半潜驳船、6000米水下遥控机器人、“施工﹢运输”一体化全回转起重船……3000余种全球顶尖装备技术及相关培训、保险等全产业链资源齐聚第六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让人大饱眼福。

此外,在厦门五缘湾游艇港开幕的国际游艇展览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新西兰、德国、芬兰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游艇品牌携船艇实船参展。

人海互动 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今年的厦门国际海洋周海洋文化嘉年华活动联动各区资源和高校优势开展,形式更多、涵盖范围更广,旨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营造蓝色氛围。

海洋艺术展以艺术为独特切口,培育全民海洋情怀。蓝色梦想国际当代艺术展邀请来自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菲律宾、德国、南非等国的20名国际艺术家,携手12名国内艺术家,创作海洋主题相关作品,同步在瑞典塔尔巴肯文化中心设分会场,立体打造海洋艺术国际盛宴。

海洋科学开放日以高校院所为中心,深化海洋精神、海洋文化。厦门大学开放20余间实验室、举办“海洋青年说”国际青年论坛、“海洋公开课”;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同期举办帆船体验、“海丝”结科普体验、世界船模文化科普、珍稀海洋生物科普活动;集美大学举办海洋生物科普展览,联合中国河豚第一村举办河豚文化科普宣传展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开放特色鲸豚馆。

嘉年华活动以青少年为主体,厦门市青少年宫举办海洋文化游园活动、“厦门吃海记”小博客征集活动等,寓教于乐,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海洋文化及闽台海洋渔文化。线上线下结合,举办中小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海洋研学活动,组织并号召市民参与海洋主题书法比赛等多项活动,播撒全民海洋文化基因。

以海上运动赛事为载体,号召全民与海为友,与海相伴。国家级全国帆船比赛——“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在海洋周期间开展,是我国目前唯一具有世界帆船联合会运动员积分的比赛;中国家庭帆船赛、2023“海洋之星杯”青少年帆船赛、厦门休闲船钓邀请赛、全国沙滩橄榄球分站赛也在海洋周期间开展,积极引导全民投身海洋运动,让更多民众了解和分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感受厦门蔚蓝干净的海水以及丰富的海洋生物,同时展现厦门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和谐,绿色发展”的内涵。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全球化背景下,只有主动迎接经略海洋的思潮,营造培育海洋意识的氛围,才能释放海洋文化基因活力,凝聚起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