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赤潮灾害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13

2004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其中渤海12次,黄海13次,东海53次,南海18次,累计面积约26,63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约12,080平方公里。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20余次,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等。

赤潮发现次数较上年减少23次,其中渤海持平,黄海增加8次,东海减少33次,南海增加2次。

W020110729474512476963.jpg

2004年,影响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事件如下:

●5月13~19日,浙江省渔山列岛附近海域赤潮,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东海原甲藻。

●5月15日,浙江省中街山海域赤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

●5月26日,浙江省苍南大渔湾以东海面赤潮,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

●6月11日,山东省黄河口附近海域赤潮,面积约1,85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球型棕囊藻,有毒性。

●6月12日,天津市附近海域发生赤潮,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有毒性。

●6月11~13日,长江口外至花鸟山、嵊山海域赤潮,面积约1,000 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

●6月29日,浙江省中南部自舟山虾峙岛至台州列岛以南海域赤潮,总影响面积约2,000 平方公里。

2004年,全海域发现赤潮的次数较上年减少,面积增加,赤潮未对海水养殖业构成明显影响,有毒赤潮未对水产养殖造成影响,经济损失较上年明显减少。

W0201107294745125763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