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12

5.1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2008年,对开发区大李家浮筏养殖区、交流岛滩涂及池塘养殖区和庄河滩涂贝类养殖区的海水、沉积物和生物进行了监测。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和养殖生物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对保证养殖区的持续利用及养殖生物食用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监测结果表明,上述增养殖区环境总体状况良好,适宜养殖。

海水质量状况:各养殖区海水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交流岛滩涂及池塘养殖区、开发区大李家浮筏养殖区和庄河滩涂贝类养殖区个别站位营养盐含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沉积物质量状况:各养殖区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交流岛滩涂及池塘养殖区、开发区大李家浮筏养殖区和庄河滩涂贝类养殖区粪大肠菌群含量均超过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增养殖区综合质量状况 应用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沉积物和生物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三个增养殖区中,庄河滩涂贝类养殖区和开发区大李家浮筏养殖区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交流岛滩涂及池塘养殖区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

2008年全市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

增养殖区名称

WQI

环境质量等级

大连庄河滩涂贝类养殖区

81.1

良好

大连大李家浮筏养殖区

83.4

良好

大连交流岛滩涂及池塘养殖区

75.2

较好

5.2 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

2008年,对老偏岛—玉皇顶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监测。W020110729392328258501.jpg

大连老偏岛—玉皇顶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面积14.8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70平方公里、缓冲区12.14平方公里。老偏岛—玉皇顶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经济种类上百种。保护区底质基本上为岩礁或砂砾。近岸经济鱼类以黑鲪和六线鱼为主,底栖生物以海珍品为主。皱纹盘鲍、香螺、海参、大连紫海胆、栉孔扇贝、紫石房蛤等是保护区的主要经济品种,另外还有海带、裙带菜、紫菜、马尾藻等大型经济植物。

该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总体上呈稳定趋势,有的种类如皱纹盘鲍、香螺、马尾藻分布逐渐远离沿岸,向海内延伸,仅分布于岛屿附近海域,刺参绝大部分是人工增殖群体。野生生物资源栉孔扇贝、海刺猬(黄海胆)尚有一定资源量,主要分布区域在岛屿附近几百米范围内。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多毛类环节动物,占90%;其次是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与2007年相比数量变化不大,其他棘皮动物(如海胆)野生种群仍在上升;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增加,对保护对象的监测显示各品种种群数量也略有增加。地质地貌未见明显资源破坏现象。

本年度监测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沉积物质量符合一类标准要求,海水环境质量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海水中活性磷酸盐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5.3 海水浴场环境状况

W020110729392328281388.jpg2008年6月至10月,对大连市棒棰岛、付家庄、夏家河子、星海湾海水浴场进行监测,通过中央电视台、国家海洋局政府网、人民网、新浪网、大连晚报、半岛晨报等媒体发布了水质状况及未来三天的健康指数、游泳适宜度和最佳游泳时段预报。对金石滩、塔河湾、泊石湾、仙浴湾海水浴场水文气象要素进行了观测预报。

水质状况 监测结果表明,在4个监测的海水浴场中,水质均达到2类海水水质标准,在7、8月份,棒棰岛、付家庄、夏家河子、星海湾海水浴场都有粪大肠菌群超标,降雨所引起的微生物含量升高和海面漂浮物是浴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游泳适宜度 游泳适宜度是根据海水浴场的水质、水文和气象等要素对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统计结果表明,造成不适宜游泳的主要原因为天气不佳和水温偏低等。2008年夏季多阵雨和雷雨天气导致了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明显低于往年。

5.4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

W020110729392328359296.jpg2008年6月至10月,开展了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预报工作,通过旅游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发布了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状况指数和专项休闲(观光)活动指数。

监测结果表明,度假区水质优良,年平均水质指数为1,年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为2.3,表明度假区综合环境质量良好,适宜开展各类休闲(观光)活动,尤以开展沙滩娱乐活动为佳。影响各类休闲(观光)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和气温较低,以及降雨导致的天气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