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赤潮灾害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10

2009年,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依照《江苏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方案》继续对海州湾海域开展了赤潮监视监测,于5月~10月赤潮高发期在国控点(海州湾赤潮监控区)和省控点(临洪河口赤潮监控区)开展了高频率、高密度的监视与监测,共开展常规监测24次。

7月18日~23日,在海州湾发生面积近210平方公里的赤潮。主要赤潮生物种类为凯伦藻,密度达(2.39~3.18)×107个/L。该种类为有毒藻类,在近岸引起了部分鱼类死亡。赤潮发生后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连云港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随即开展了应急监测。及时发布了赤潮发生、发展相关的信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该赤潮未造成明显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未发生食用海产品而引起人员中毒的事件。

W020110729389912480949.jpg


2004年~2009年连云港近岸赤潮发生面积变化趋势

W020110729389912564500.gif


2004年~2009年连云港近岸赤潮发生情况汇总表

年份

起止时间

面积(平方公里)

持续时间(天)

赤潮生物种类

2004

5.23-26

20

4

夜光藻

9.29-10.03

80

3

多纹膝沟藻

2005

9.25-27

1000

3

中肋骨条藻

10.06-09

20

4

中肋骨条藻

10.21-23

55

3

链状裸甲藻

10.29-31

200

3

链状裸甲藻

2006

10.02-08

600

7

短角弯角藻

链状裸甲藻

2007

5.06-08

14.4

3

异弯藻

7.10-15

308

6

海链藻

7.18-22

137

5

海链藻

2008

5.20-22

70

3

异弯藻

短角弯角藻

2009

7.1823

210

6

凯伦藻

W02011072938991260859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