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1-18

3.1增养殖区

3.1.1增养殖区水质环境状况

增养殖区的监测结果表明,增养殖区内主要污染物质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较重,8、9月份超标率分别为67%、100%,绝大部分站位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的污染状况相对较轻,超标情况主要出现在7、8月份。其它监测项目变化不大(见图8)。

W020110729466514290671.jpg

增养殖区水质营养水平:监测结果显示,增养殖区内6月份水质状况良好,水体营养水平较低。7、8、9月份该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见图9)。

W020110729466514315959.jpg

病原微生物指标:增养殖区粪大肠菌群指标状况良好,无超标现象。

3.1.2增养殖区沉积环境质量状况

增养殖区沉积物监测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3.1.3增养殖区生物质量状况

增养殖区四角蛤和青蛤生物体内残毒监测结果显示,四角蛤受重金属镉的污染,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其它各监测指标均未出现超标现象,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3.2天津港倾倒区

3.2.1倾倒区水质环境质量状况

天津港倾倒区主要污染物质为油类和无机氮。油类的污染程度属轻度污染,超标主要出现在6月份。无机氮超标主要出现在10月份。其它监测指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综合分析,倾倒区属轻度污染海域(见图10)。

W020110729466514324280.jpg

3.2.2水深监测

2002、2003、2004年各监测站位水深平均值分别为:9.8米、9.4米、8.4米。随着倾倒量的增加,倾倒区的水深变浅。

3.2.3倾倒区沉积环境质量状况

倾倒区沉积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倾倒区沉积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各项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同去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3.2.4倾倒区浮游植物

倾倒区共获浮游植物9种,因受赤潮影响米氏凯伦藻占据绝对优势最高密度达19250844个/L。硅藻在物种数量上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