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环境状况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14

1.1 海水

1.1.1海水质量状况

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四个航次的海水质量监测,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质量良好。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67 150、51 740、40 020和63 230平方公里,分别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2.2%、1.7%、1.3%和2.1%。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与上年夏季同期相比,渤海和东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了1 690和1 660平方公里,黄海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1 710和520平方公里。

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平方公里)

W020160414181033495290.jpg

W020160414181033518605.jpg
2001~2015年夏季我国管辖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

W020160414181033510477.jpg

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无机氮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无机氮含量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184 860、146 840、117 650和161 900平方公里,其中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的面积分别为65 750、 49 520、36 560和57 75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活性磷酸盐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活性磷酸盐含量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160 700、73 120、95 870和144 130平方公里,其中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的面积分别为22 900、13 130、23 630和28 18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石油类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石油类含量超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14 930、9 410、19 560和15 58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广东沿岸等近岸海域。

W020160414181033537084.jpg

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分布示意图

W020160414181033544658.jpg


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分布示意图

1.1.2海水富营养化状况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分别为120 370、69 110、77 750和109 910平方公里。夏季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较上年增加13 350平方公里,重度、中度和轻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分别为20 190、21 170和36 390平方公里。重度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富营养化海域面积(平方公里)

W020160414181033556551.jpg

W020160414181033568161.jpg

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状况示意图

1.1.3海洋水文状况

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洋表层水温监测,并在部分海域开展了海流监测。

海洋表层水温

渤海、黄海和东海月均海洋表层水温2月最低,8月最高,南海月均表层水温1月最低,6月最高;渤海和黄海的海洋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年内月温差最高可达25℃以上,东海次之,南海变化最小。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平均海洋表层水温较上年略有升高。

W020160414181033582298.jpg

W020160414181033584924.jpg

W020160414181033593560.jpg


海流

在辽东湾口、渤海湾口、莱州湾口、渤海中部、渤海海峡、北黄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沿岸、江苏吕四沿岸、浙江舟山和台州近岸、珠江口、钦州湾湾口等海域开展了海流监测。

珠江口近岸以外监测海域表层潮流呈全日潮流特征,其他监测海域表层潮流均呈半日潮流特征。各监测海域中,江苏吕四沿岸潮流较强,山东半岛东南沿岸次之,南海潮流较弱;南海监测海域的余流最强,渤海监测海域次之,东海监测海域最弱。

与上年同期相比,表层余流流向基本一致,渤海和珠江口近岸以外监测海域月均余流流速较上年略有减小;黄海监测海域与上年基本持平,近5年变化不大。

W020160414181033600938.jpg

1.2 海洋沉积物

我国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铜和硫化物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为93%,其余监测要素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6%以上。南海近岸以外海域个别站位砷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渤海湾中部个别站位多氯联苯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W020160414181033618345.jpg

*(1)单个监测站位沉积物质量
良好:最多一项指标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且没有一项指标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一般:一项以上指标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且没有一项指标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较差:有一项或者更多项指标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2)区域沉积物综合质量
良好:有不到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较差,且70%以上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良好;
一般:有5%~1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较差,或不到5%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较差,30%以上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一般和较差;
较差:有15%以上的站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较差。

W020160414181033620048.jpg

辽东湾和珠江口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一般,其余重点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其中辽东湾东侧局部海域石油类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珠江口海域沉积物的主要超标要素为铜、砷、锌、铅等,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分别为48%、37%、18%和15%。


2015年全国重点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结果

W020160414181033635178.jpg

1.3 海湾环境状况

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44个海湾中,21个海湾四季均出现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辽东湾和汕头湾沉积物质量状况一般,其余海湾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其中辽东湾个别站位石油类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汕头湾的主要污染要素是石油类和铜。

W020160414181033639914.jpg

1.4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

我国管辖海域海水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见异常。辽宁红沿河、江苏田湾、浙江秦山、福建宁德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处于我国海洋环境放射性本底范围之内。广东阳江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中氚含量略高于本底水平,其余放射性核素含量处于我国海洋环境放射性本底范围之内。在建的山东海阳、广西防城港、广东台山和海南昌江核电站邻近海域的放射性背景监测数据未见异常。

日本福岛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仍受到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显著影响。该海域海水样品中仍可检出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铯-134,铯-137活度仍明显超出核事故前日本近岸海域背景水平;鱿鱼(巴特柔鱼)样品中锶-90的活度平均值高于事故前的背景值。

W0201604141810336450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