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海洋质量基础设施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姚勇 发布时间:2021-09-23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各个历史时期,党中央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将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建设完善海洋质量基础设施,坚持标准、计量、质量融合发展,强化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海洋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创新体系,推动深海、深蓝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健全科学高效的海洋标准化技术体系

加大海洋安全生产、深海大洋调查、极地考察、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新型高端设备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力度,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理清政府标准和市场标准的界限,做好政府和市场在标准上的衔接和互补,将不属于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服务范围的标准转化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推动标准向市场和产品方向发展,构建分工明确、协调配套、运转高效的新型海洋标准体系,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标准国际化发展,推动海洋标准“走出去”,积极参与海洋国际规则的制定。开展海洋标准技术验证,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和服务效能。

完善公正精准的海洋计量体系

加强海洋学特殊量值计量技术研究,研建计量标准,建立健全计量技术规范体系。集中攻关深海、极地、大洋领域计量检测技术空白,满足重力、磁力、声学等参数对计量的需求;深挖海洋特色环境试验潜力,带动海洋仪器性能可靠性评价技术发展。针对浮标、潜标等不同平台观测设备,加强海上现场/远程计量技术研究和保障。围绕满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开展蓝色碳汇计量技术研究,加快海水pH、海水营养盐、海水总碱度等海洋生态要素标准物质研制。做精做强海洋水文、化学、气象等传统要素计量检测项目,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加快技术升级和能力提升。开展海洋仪器设备全方位性能评价和质量评估服务,推动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

建立重点突出的海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体系

完善海洋调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调查监测质量管理方式、流程和要求,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检验技术和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海洋质量监督机制,开展全球变化和海气相互作用、海岸带保护修复、蓝碳调查评估和基础测绘工程等重点专项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持续提升海洋调查监测成果质量。推动海洋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保障海洋调查监测业务体系高质量运行。

完善以创新为导向的保障机制

加快创新中心体制机制,深化“支撑、引领、服务”职责落实,突出主体业务发展导向。强化科研业务分类管理,加强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和管理。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建设海洋标准计量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培养一批优秀人才进入自然资源部人才梯队。完善荣誉、责任、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和量化考核机制。深化国际国内务实合作,以外促内推动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创新发展。

面对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新态势,中心将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创新发展、自立自强,抢抓全球海洋标准、计量、质量科技发展先机,推动海洋仪器设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服务海洋创新产业链融合,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发展。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主任 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