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作者:邓丽静 王慧 发布时间:2021-06-17

68日是第13世界海洋日和第14全国海洋宣传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是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解读海洋政策、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传播平台。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近百年来,全球变暖显著,海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低氧以及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加剧等,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20214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历史新高,已超过410ppm2020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2°C;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1993-2020年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2020年海平面达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202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第3高,过去10年(2011-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近40年来高位,1993-2020年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9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受海平面不断上升和海岸防护阻碍的影响,潮间带的栖息地丧失,海岸带生境受到压缩,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海平面上升增加风暴潮对滨海生态系统(红树林等)的淹没时间和咸潮上溯距离,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海洋持续升温,海洋热浪事件的强度加大、频次增多,导致部分海洋生物物种退化、灭绝;2020年持续的热浪导致海南岛西北部海域珊瑚礁大面积白化、死亡,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低氧和酸化导致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过程受到影响,海洋生物物种丰度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导致海洋生境也发生改变,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

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在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海岸带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一项既现实、紧迫,又长期、艰巨的任务。

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共同之道,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承诺实现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时间,将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这些务实举措,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立场和大国担当,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应对海平面上升,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要强化海岸带生态防护与保护修复。一方面,加强基于生态理念的海岸防护,推进海堤的生态化改造:首先,基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自然防护,利用盐沼湿地、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等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消波防浪和促作用,抵御自然灾害,形成天然屏障的保护措施;其次,建立自然与人工设施相结合的生态海岸防护,主要手段有人工鱼礁、人工养和生态海堤等。另一方面,基于评价结果选取最优措施开展岸线岸滩保护和修复,及时对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造成防护林大量损毁的岸段进行修复,对易受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的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让我们携手并进,呵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邓丽静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