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及应对策略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报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21

4.1 海平面变化影响

近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偏高,其长期累积效应直接造成滩涂损失、低地淹没和生态环境破坏,并导致风暴潮、滨海城市洪涝、咸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灾害加重。同时,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加大海岸带灾害风险

(一)风暴潮

高海平面抬升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加大风暴潮致灾程度。2018年,中国沿海风暴潮结束早,影响范围偏北,受影响区域沿海海平面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表2)。

78月,为河北和江苏沿海的季节性高海平面期,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约410毫米和280毫米,处于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位和第二高位台风“安比”和“温比亚”先后影响江苏和河北沿海,期间最大风暴增水超过100厘米,高海平面加重风暴潮致灾程度造成海堤和海水养殖受损,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8月,浙江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海平面较常年高258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台风“摩羯”12日登陆浙江温岭沿海,恰逢天文大潮期,高海平面和天文大潮加剧灾害影响,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7月,福建北部沿海海平面常年同期高138毫米,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台风“玛莉亚”11日在福建连江登陆,期间恰逢天文大潮,沿海最大风暴增水超过220厘米,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三者叠加,加剧了灾害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亿元。

9为广东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珠江口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220毫米,处于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位台风“山竹”影响期间,沿海出现超过300厘米的风暴增水,高海平面加剧台风风暴潮致灾程度,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3亿元

2 2018年热带气旋影响期间海平面*及影响状况

tu40b

(二)滨海城市洪涝

高海平面顶托排海通道的下泄洪水,加大沿海城市泄洪和排涝难度,加重洪涝灾害。2018年,受高海平面和强降雨的共同作用,辽宁、山东、上海、浙江和广东沿海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8月,辽宁至山东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海平面较常年高约36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台风“温比亚”影响期间,沿海出现大风和强降雨高海平面顶托下泄洪水严重影响了城市排涝,市区积水严重,其中山东寿光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7-8月,上海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海平面较常年高约220毫米,处于1980年以来同期高位,台风“安比”、“云雀”、“摩羯”和“温比亚”先后影响上海沿海,其中“摩羯”影响期间上海普降大到暴雨,又恰逢天文大潮,高海平面和天文大潮顶托下泄洪水,严重影响城市排涝。

7月,浙江沿海海平面处于1980年以来同期高位,较常年高约150毫米,台风“玛莉亚”和“安比”先后影响浙江沿海,期间出现持续的强降雨,高海平面顶托下泄洪水,造成严重内涝。

8-9月,广东沿海海平面处于1980年以来同期高位,受季风低压影响,8月28日-9月2日广东沿海普降大雨,期间恰逢天文大潮,高海平面和天文大潮顶托下泄洪水,加剧洪涝灾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三)咸潮

海平面、潮汐风暴潮和上游来水等影响咸潮入侵距离和入侵度。2017年相比,2018年钱塘江口咸潮最大氯度值升高,咸潮入侵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减少;珠江口咸潮入侵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增加。

2018年,钱塘江口共发生2次较强的咸潮入侵过程,分别出现在81213日和10810日,咸潮持续时间总体比2017年减少。8月,杭州湾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海平面较常年高318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1213日,台风“摩羯”影响浙江沿海,期间恰逢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入侵程度,影响南星水厂取水超过8小时。10810日,咸潮入侵期间恰逢天文大潮,影响南星水厂取水超过30小时,最大氯度值为930毫克/升。

2018年,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共发生8次咸潮入侵过程,咸潮持续时间总体比2017年增加。2月26-27日接近天文大潮期,咸潮上溯距离超过50千米,影响全禄水厂取水6小时。9月,珠江口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海平面较常年高约24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16-17日,台风“山竹”影响广东沿海,咸潮上溯距离超过25千米,影响南镇水厂取水超过12小时。12月,珠江口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约130毫米,20-22日接近天文大潮期,咸潮上溯距离超过33千米,影响南镇水厂取水71小时。

(四)海岸侵蚀

海平面上升导致波浪和潮汐能量增加、风暴潮作用增强,加剧海岸蚀退和岸滩下蚀,同时加大侵蚀海岸的修复难度。2018年,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沿海部分监测岸段海岸侵蚀距离较2017年加大

辽宁 绥中南江屯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21.85米,年平均侵蚀距离11.72米,岸滩平均下蚀15.13厘米,侵蚀距离和下蚀高度均大于2017年。大连金石滩西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4.71米,年平均侵蚀距离0.81米,岸滩平均下蚀28.75厘米,下蚀高度大于2017年。

河北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5.4米,年平均侵蚀距离1.2米,与2017年基本持平;岸滩平均下蚀10厘米,下蚀高度较2017年增加。秦皇岛金梦海湾至浅水湾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8.2米,年平均侵蚀距离2.5米,岸滩平均下蚀13厘米,侵蚀程度较2017年加重。

山东 滨州贝壳堤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4.2米,年平均侵蚀距离2.3米,岸滩平均下蚀35厘米,下蚀高度2017增加。威海九龙湾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8.0米,年平均侵蚀距离0.7米。

江苏 盐城响水三圩港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4.2米,年平均侵蚀距离4.0米,较2017年加重;岸滩平均下蚀6.3厘米。滨海灌溉总渠南侧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38米,年平均侵蚀距离35米,与2017年持平(图41)。

tu41

福建 宁德霞浦高罗海水浴场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5.2米,年平均侵蚀距离1.7米,岸滩平均下蚀13.7厘米,侵蚀程度较2017年加重。泉州崇武西沙湾海水浴场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0.72米,年平均侵蚀距离0.4米,岸滩平均下蚀3.85厘米。

广东 深圳土洋收费站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10.9米,年平均侵蚀距离10米,侵蚀程度较2017年加重。江门海晏望头湾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6.0米,年平均侵蚀距离1.0米,侵蚀程度较2017年加重(图42)。

tu42

广西涠洲岛东北侧后背塘至横岭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0.57米,年平均侵蚀距离0.21米;涠洲岛西南侧石螺口至滴水村岸段年最大侵蚀距离0.25米,年平均侵蚀距离0.12米(图43)。


tu44a

43 涠洲岛东北侧后背塘至横岭岸段海岸侵蚀

海南2017年相比,沿海海岸侵蚀程度总体偏轻。万宁乌场岸段年平均侵蚀距离0.64米,东方新龙镇岸段平均下蚀9.3厘米,昌江核电厂南侧岸段平均下蚀6.7厘米(图44)。

tu44b

44 昌江核电厂码头南侧和东方新龙镇岸段海岸侵蚀

(五)海水入侵

海平面上升加剧海水入侵程度,影响沿海地区生态系统和工农业生产。

2018年,辽宁锦州海水入侵最大距离超过5.36千米,重度海水入侵最大距离4.07千米。河北唐山滦南县海水入侵最大距离17.6千米,海水入侵程度比2017年加重,沧州海水入侵最大距离超过42.5千米。山东潍坊海水入侵最大距离25.38千米,重度海水入侵最大距离24.75千米,与2017年基本持平。

tu43a

4.2 海平面上升应对策略

为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强科学调查监测和评估,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严格用途管制。

(一)加强科学调查监测和评估

科学推进海平面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海平面上升分析预

测和影响评估技术水平,为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支撑。

(1)提高海平面变化观测及预测技术水平。优化现有海洋观测网,加强基准潮位核定工作,统一沿海海平面高程基准,掌握海平面变化事实,深入开展海平面变化归因及预估研究,科学预估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

(2)完善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与监测业务体系。深入开展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滨海城市洪涝、咸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典型滨海生态系统和海岸工程等的影响调查;在辽宁、河北、江苏和海南海岸侵蚀典型岸段开展定点、长期和连续监测,及时掌握海岸侵蚀及淤涨状况;加强高海平面期特别是天文大潮前后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咸潮的监测与预警;提升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面积、群落和生境的影响监测能力;强化对滨海地区地面沉降和堤防高程的监测,防范因地面沉降增加相对海平面上升风险,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

(3)加强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灾害、海岸工程和滨海生态系统等影响的专题评估。积极推动海平面上升影响典型区域试点评估工作,开展海平面上升对沿海滩涂的影响评估,研究海平面上升以及海岸带开发活动和沿海工程建设对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的影响,为海岸带的整治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

海平面上升威胁滨海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应将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相结合,加强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在沿海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加强对滨海植被、滩涂湿地和近岸沙坝岛礁等的保护,避免破坏植被和大挖大填等开发活动,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为滨海生态系统预留向陆的生存空间。

(2)根据海岸的性质和功能,采取植被修复、沙滩养护和护岸铺设等手段实施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在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海

岸形成缓冲带,提高抵御和适应海平面上升的能力。

(3)推进生态海堤建设,基于生态防护理念对现有海岸工程防护体系进行改造,采取护坡与护滩、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等措施,优先考虑防潮安全,兼顾景观绿化功能,形成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海岸立体防护模式。

(三)统筹考虑海平面上升影响,优化海岸带空间布局

在海岸带规划编制、沿海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滨海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1)在海岸带规划方面,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土地、水、生态等的影响,将海平面上升作为重要因素纳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和工业利用的适宜空间和适宜程度。

(2)在沿海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方面,人口和产业密集区布局应主动避让海平面上升高风险区,特别是生产易燃、易爆、有毒品的工业用地和存放危险品的仓储用地,应和海平面上升高风险区保持安全距离。

(3)在滨海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根据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重新校核沿海城市防洪防潮能力,提高防护堤、排水管道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计标高,在沿海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幅度,提高沿海地区防护水平。

tu4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