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赤潮灾害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1

(一)总体灾情

2012年,我国沿海共发现赤潮73次,12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5亿元,其中,福建省赤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为20.11亿元。

2012年,我国沿海赤潮多发期为5—8月,高发期在5月和6月,其中5月发现赤潮31次,累计面积3?746平方千米;6月发现赤潮11次,累计面积3 909平方千米。引发赤潮的优势种共18种,多次或大面积引发赤潮的优势种主要有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夜光藻、东海原甲藻和抑食金球藻等。

2012年我国沿海各月发现赤潮次数见图12。

W020130311316001873839.jpg

2012年赤潮灾害损失统计见表9。

W020130311316001880888.jpg

(二)主要赤潮过程

1.秦皇岛附近海域赤潮

5月18日至28日,秦皇岛附近海域发现赤潮,持续时间10天,最大面积16平方千米。6月8日至8月20日,该海域再次爆发赤潮,持续时间长达73天,最大面积3 400平方千米。

2.福建省沿岸海域赤潮

5月18日至6月8日,福建沿岸海域共发现10次米氏凯伦藻为优势种的赤潮,累计面积323平方千米。米氏凯伦藻赤潮常伴生有东海原甲藻,赤潮海域呈褐色。米氏凯伦藻为有毒有害赤潮藻种,是导致今年福建省水产养殖贝类特别是鲍鱼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W0201303113160019104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