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厦门市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26

4.1 赤潮灾害

2004年,厦门海域共记录了3次赤潮(表4.1),均为无毒赤潮,发生赤潮面积共101平方公里,相对于2003年发生7起赤潮事件(其中有1起为有毒赤潮),2004年赤潮的发生次数和面积都有较大幅度减少。

2004年,厦门海域赤潮灾害缓和尚难以证明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厦门海域依然存在着浮游植物小型化、赤潮物种增多和水质富营养化等引发赤潮发生的基础条件。

多年的监测和调查数据表明,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尤其是优势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中肋骨条藻外,历史上个体较大­的圆心纲藻类(主要是圆筛藻属)占优势的状况已为个体较小的中心纲藻类(主要是角毛藻属以及直链藻属)和羽纹纲藻类(海线藻属等)所替代。与此同时,甲藻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综合1986年到2004年的厦门海域共23次赤潮事件的研究表明,厦门海域分布有104种赤潮生物,分别隶属于甲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纤毛虫纲,其中甲藻共48种。其中有14种赤潮生物已成为厦门海域赤潮事件的主要种类。

4.2 互花米草入侵

2002年,《厦门海域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对策》项目研究表明厦门西海域的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东屿湾海域和海沧海堤外侧,共有38处(块),面积约3655平方米,其中,东屿湾分布面积2035平方米、海沧码头西侧海堤外侧分布面积1620平方米。2002年,厦门市海洋渔业局组织清挖了4200平方米互花米草,但到2004年,清挖区的互花米草已经基本恢复,而且在大嶝和同安湾水域也发现有互花米草分布。互花米草的蔓延速度很快,应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