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23

陆源污染物排海是造成我省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的主要原因。为全面掌握我省陆源入海排污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我省于2005年5、6、7、9月份对全省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监测。

3.1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2005年度实施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共31个。监测结果显示,近80%的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现象,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COD、磷酸盐、悬浮物等。

在监测的31个排污口中,秦皇岛人造河口、大蒲河口、唐山三友化工集团三个排污口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最大,综合评价为A级、红色标识;B级、橙色标识的排污口有10个,C级、黄色标识的排污口有2个,这些排污口对海域环境危害较大,需进行重点监督管理;D级、蓝色标识的排污口有9个,皆为第二类污染物一项超标,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小;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陆源排污口仅7个。

2005年沿海省辖市各污染等级入海排污口数量统计

W020110729414655340435.jpg

W020110729414655343394.jpg

三友化工集团碱渣液排放口

3.2 重点排污口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2005年度沧州沧浪渠和南排河两个排污口为我省重点监测排污口,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大量超标污水向海排放,致使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受到污染。两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均属劣四类海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磷酸盐。两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监测指标无超标现象,沉积物质量基本能满足海洋功能区要求。生物体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石油烃、重金属,也无超标现象,但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相对较高。部分站位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分布密度低,生物多样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