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海洋灾害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20


6.1赤潮


2005年,根据《上海市赤潮防治工作预案》,上海市海洋局通过卫星、飞机、船舶以及岸站等多种手段对上海海域实施了立体化、全方位的赤潮监视监测和市场海产品赤潮毒素检测,出动飞机10架次,船舶监测25天,及时有效地为赤潮防控、预警和市民安全食用海产品提供了保障。

赤潮监测

上海及邻近海域共发现赤潮3起,累积发生面积约2450平方公里。赤潮发生时间集中在6月份,主要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米氏凯伦藻和聚生角刺藻等4种,其中米氏凯伦藻有毒性。全年发现的3起赤潮中,1起含有大量的米氏凯伦藻,最大影响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发生区域距芦潮港约70公里。

与往年相比,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有所减少,累积影响面积增大。

2005年上海海域赤潮发生情况一览表

时 间发生海域面积
(平方公里)
颜色、形状主要赤潮生物密度(个/升)
6月2-5日长江口海域2000褐色、块状中肋骨条藻
聚生角刺藻
具齿原甲藻
米氏凯伦藻
8.6×106
2.3×106
3.6×106
1.8×106
6月11日长江口海域50褐色具齿原甲藻9.2×105
6月15-21日长江口海域400浅褐色中肋骨条藻4.2×107

W020110729415415686085.jpg

海产贝类赤潮毒素

W020110729415415766758.jpg

5-10月,对本市四大水产品批发市场的41种海产贝类共177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季节部分海产贝类受到赤潮毒素污染,其中麻痹性贝毒(PSP)检出率为8%;腹泻性贝毒(DSP)检出率为26.7%,13.6%样品的腹泻性贝毒含量超过安全警戒值;记忆缺失性贝毒(ASP)未检出。

对采自东海区赤潮多发海域的15种海产贝类43份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紫贻贝检测出麻痹性贝毒,牡蛎和皱红螺检测出腹泻性贝毒。

通过检测,我们认为海湾扇贝、贻贝、波纹巴菲蛤、牡蛎、扁玉螺、毛蚶等海产品易受赤潮毒素污染,建议谨慎食用,切勿生食。

6.2风暴潮

2005年,对上海影响较为严重的风暴潮有两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7.28亿元,在受到影响的11个沿海省市中居第四位。

“麦莎”风暴潮

8月6日~9日,受“麦莎”风暴潮影响,造成上海市直接经济损失13.58亿元,受灾人口94.6万,死亡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56万公顷;损毁房屋1.56万间。

“卡努”风暴潮

9月11日,受“卡努”风暴潮影响,造成上海市直接经济损失3.70亿元,受灾人口19.72万。农作物受灾面积2.18万公顷;损毁房屋765间。

2005年,上海市海洋环境预报台在2次风暴潮对本市影响过程中,及时对潮位和海浪做出准确预报和预警,为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减轻了灾害损失。

W020110729415415778442.jpg

6.3海浪灾害

2005年,上海市及邻近海域共发生7起因灾害性海浪造成的沉船与人员死亡海难事故,死亡21人,直接经济损失1355万元。

2005年上海市及邻近海域海浪灾害统计

时间地点致灾原因灾情死亡人数
(失踪)
经济损失
(万元)
1月21日长江口外海域冷空气浪“邮镇221号”船遇险1未统计
2月25日长江口外海域冷空气浪“浙定59125号”船沉没6未统计
3月13日长江口外海域冷空气浪“全兴98号”船沉没/25
6月16日长江口外海域东海气旋浪“皖淮北货01225”船沉没11,000
12月4日浙江舟山和长江口海域冷空气浪“浙岱渔 03221”和“振乐 57”轮沉没5300
12月11日佘山岛以南海域冷空气浪“沪崇渔 1844 号”船沉没715
12月14日长江口锚地海域冷空气浪“苏海门渔 3002 号”沉没115
合 计211,355

6.4盐水入侵

2005年3月,上海市海洋局实施了长江口南、北支盐水入侵的监测工作。监测表明,北支大潮期盐水越过崇头入侵长江主河道,并影响到崇头以西的徐六泾河段;小潮期北支的盐水没有形成倒灌,同时,长江来水对北支河水有一定的冲淡作用。南支大潮期间盐水前锋可达横沙通道以西3公里附近海域,1.5‰盐度锋到达横沙浅滩以东海域;小潮期间,盐水前锋处在横沙浅滩附近海域。

盐水入侵:当河口段水体中氯化物含量达到100mg/L(盐度值为0.2‰)时,表明水体受到盐水入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