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赤潮灾害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4-28
(一)总体灾情

2009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14102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65亿元。其中,渤海4次,累计面积5279平方公里;黄海13次,累计面积1878平方公里;东海43次,累计面积6554平方公里;南海8次,累计面积391平方公里。

2009年赤潮多发期为4月至8月(图10),高发区为东海(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占全海域的63.2%和46.5%),大面积赤潮主要发生在渤海湾和浙江沿海海域。有毒赤潮共发生11次,占全海域的16.2%。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主要为夜光藻、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等,一些赤潮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共同形成的。

W020110729473131048256.gif

图10 2009年中国近海各月赤潮发生次数

与2001年至2008年年均次数和年均面积相比,2009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偏少,累计面积变化不大。渤海、黄海赤潮发生次数略有减少,但累计面积大幅增加。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均有所减少。南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变化不大。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没有变化,累计面积增加364平方公里。渤海、黄海赤潮发生次数增加4次,累计面积增加5549平方公里。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减少4次,累计面积减少5516平方公里。南海赤潮发生次数与2008年持平,累计面积增加331平方公里。

(二)主要赤潮过程

2009年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共发生20次,累计面积为12940 平方公里,分别占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的29.4%和91.8%。其中面积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发生3次,累计面积为7290 平方公里。

1. 渤海湾附近海域赤潮

5月31日渤海湾附近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持续时间14天,最大面积约4460 平方公里,赤潮区水体呈酱紫色,赤潮优势种为赤潮异弯藻,此次赤潮是本年度发生面积最大的一次。

2. 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周边海域赤潮

5月17日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周边海域发生赤潮,持续了8天,面积为10平方公里,赤潮优势种为夜光藻,赤潮区水体呈红色条状分布,此次赤潮灾害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6亿元。

3. 福建省平潭县龙王头海水浴场及流水码头海域赤潮

5月23日福建省平潭县龙王头海水浴场及流水码头海域发生赤潮,持续时间2天,面积为20平方公里,赤潮优势种为夜光藻,赤潮区水体呈暗红色条状分布,此次赤潮灾害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05亿元。

2009年面积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过程见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