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4-19

2003年,在国家和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利用海洋卫星、飞机、调查船、岸基站等多种手段对我国管辖海域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监测。开展了以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全海域环境趋势性监测,加大了对海水浴场、海水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倾倒区和油气区等海洋功能区的监测力度,加强了河流污染物入海和沿岸排污口污染物排海的监测,在双台子河、黄河、长江和珠江开展了河口生态监测,在全国18个赤潮监控区内实施高密度、高频率监测,开展了渤海专项监测和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监测。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已从单一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扩展到包括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状况、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和海洋灾害等多种监测在内的综合性海洋环境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了3.2万平方公里,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口、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水域;近海大部分海域符合清洁海域水质标准;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近岸部分海域沉积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岸海域贝类体内的部分污染物含量仍然较高。重点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邻近海水增养殖区、旅游区等海洋功能区的功能利用。双台子河、黄河、长江和珠江等河口海域生态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河口海域的鱼类产卵场受到威胁。海洋赤潮发生仍较频繁,主要集中在东海海域。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海水浴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