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1-21

W020110729465902835887.jpg2004年5、8月,依据国家海洋局的总体部署,我省组织了莱州湾生态监控区和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的监测。在这次监测任务实施过程中,首次采用现场调查与社会调访、卫星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两个监控区进行了包括水环境、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养殖生物质量、陆源排污、海岸和滩涂使用现状等进行了综合调查与监测。旨在掌握监控区内海洋生态状况,为调整海洋开发强度、减轻海洋生态压力、控制海洋生态恶化趋势、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与安全等有关法律与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

监测结果表明:莱州湾、黄河口生态系统均处于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生境丧失或改变等;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污染物排海、围填海侵占海洋生境、生物资源过度开发。


4.1莱州湾生态监控区


莱州湾水环境受陆源排污影响明显,陆源排污、黄河水入海量较少、不合理养殖活动及过度捕捞是导致莱州湾生态系统不健康的主要因素。


莱州湾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COD、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其中,以无机氮的污染最严重,湾内 80%以上海域无机氮浓度达到或超过四类标准。COD、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的污染区主要分布于沿岸海域。氮污染加剧,导致营养盐比例失调,影响了莱州湾海域初级生产力及渔业生产力的提高,加重了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和赤潮风险。湾底部近岸,尤其是小清河口海域水质污染严重,丰水期海水 pH 明显升高,溶解氧下降,受环境污染影响,小清河口附近海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


水质污染、湿地萎缩、径流量锐减等因素对海洋生物产卵场环境、种间竞争能力及群落结构等一系列生态环节产生了不良影响,加之捕捞过度的严重影响,使莱州湾渔业品种向低质化、小型化演替,资源衰退严重。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对小清河治理、生态养殖等沿岸环保工程的资金投入,实行了伏季休渔制度等资源保护措施,但莱州湾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4.2黄河口生态监控区


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陆源排污、黄河水入海量较少 和过度捕捞等是导致黄河口生态系统不健康的主要因素。


黄河口生态监控区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COD、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其中,以无机氮的污染最严重,60%以上海域无机氮浓度达到或超过四类标准。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8月份氮磷比平均为482:1。


8月份监测结果表明:海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6×106个/立方米;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60毫克/立方米,平均密度为 9967个/立方米;与邻近的莱州湾生物资源相比较,黄河口浮游动、植物密度均较低,浮游动物生物量略高。


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7.7克/平方米,平均密度为 160个/平方米,生物群落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61,处于亚健康状态。黄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鱼卵、仔鱼种类少,密度低,平均每百立方米仅有数个鱼卵和仔鱼。岸线存在淤积和侵蚀现象,近三年间,小沙嘴向海域方向淤进约3公里,造陆面积约12平方公里;原大沙嘴顶端继续蚀退约1.5公里。